在MEMS(微机电系统)制造中,晶圆键合(Wafer Bonding)是关键工艺之一,用于实现微结构的封装或三维集成。常见的键合技术包括阳极键合、共晶键合和胶键合,它们在材料兼容性、工艺条件和应用场景上各有特点。本文将从原理、工艺参数和适用场景三方面对比这三种技术。
阳极键合(Anodic Bonding)
(1)原理
在高温(300~450°C)和高压(200~1000V)下,将**硅片与玻璃(如Pyrex)**通过静电作用永久键合。
玻璃中的钠离子(Na⁺)在电场作用下迁移,界面形成SiO₂共价键。
(2)工艺特点
温度:较高(需加热至玻璃软化点附近)。
压力:需外加电场(直流电压)。
对准精度:一般(±5μm)。
(3)特点
气密性好、强度高、耐高温,适用于硅/玻璃组合。
(4)典型应用
MEMS惯性传感器(如陀螺仪)封装。
微流控芯片的流体通道密封。
共晶键合(Eutectic Bonding)
(1)原理
利用两种金属(如Au-Si、Au-Sn)在共晶温度下形成低熔点合金,实现键合。
例如:硅与金在363°C时形成Au-Si共晶相(原子比例28:72)。
(2)工艺特点
温度:中低温(200~400°C,低于单一金属熔点)。
压力:需施加机械压力(1~10MPa)。
对准精度:较高(±1μm)。
(3)特点
兼容金属互连、导电性好、强度较高。
(4)典型应用
RF MEMS开关的金基键合。
红外探测器(如HgCdTe)的真空封装。
胶键合(Adhesive Bonding)
(1)原理
使用聚合物胶(如环氧树脂、BCB、PDMS)作为中间层,通过固化实现粘接。
(2)工艺特点
温度:低温(室温~200°C,取决于胶水类型)。
压力:低压(仅需接触压力)。
对准精度:较低(±10~50μm)。
(3)特点
工艺简单、成本低、适应非平面表面。
(4)典型应用
生物MEMS(如微流控芯片)的临时封装。
柔性传感器与衬底的粘接。
阳极键合、共晶键合和胶键合分别适用于不同MEMS应用场景:
阳极键合以高可靠性著称,但材料受限;
共晶键合兼顾导电与强度,适合精密器件;
胶键合工艺简单,是柔性电子和低成本方案的优选。
未来,随着异质集成需求增长,混合键合(Hybrid Bonding)可能成为新趋势,结合多种技术的优势实现更高性能的微系统集成。